- · 《内蒙古煤炭经济》栏目[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收稿[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投稿[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征稿[06/30]
- · 《内蒙古煤炭经济》刊物[06/30]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张海旺:痴迷收藏硅化木树化玉50余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张海旺向记者介绍他的藏品。 硅化木《关公》。 树化玉《天下第一虫》。 树化玉《鱼头》。 ? ? ? 有人收藏邮票,有人收藏古玩,也有人收藏奇石……七旬老人张海旺年轻时喜欢上了硅
张海旺向记者介绍他的藏品。
硅化木《关公》。
树化玉《天下第一虫》。
树化玉《鱼头》。
? ? ? 有人收藏邮票,有人收藏古玩,也有人收藏奇石……七旬老人张海旺年轻时喜欢上了硅化木和树化玉收藏,半个世纪的时间从未停歇,揽得美石千余方,并出版了专著《绚丽多彩树化玉鉴赏》。让我们走近收藏家张海旺,听听他与硅化木和树化玉的故事。
“阴差阳错”与石结缘
张海旺,蒙古族,又名额尔登必力格,1948年出生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富海三队的一个贫苦农家。“家里兄弟姐妹10人,光吃饭都是问题,父母为了养育我们,含辛茹苦,操劳一生。”张海旺说。虽说生活清苦,日子艰难,可张海旺却懂得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1964年,张海旺考上了当时的巴盟二中。家里没有钱,父母贷款20元圆了他的“中学梦”。
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张海旺到乌达矿务局黄白茨矿采煤六队当了工人。在这里,他卖力工作,赚钱养家,并有幸和硅化木和树化玉结缘,开启了50余载的收藏之旅。一次下井,煤层顶底板树叶化石引起了张海旺的注意,他似乎发现了新大陆,追着老工人刨根问底,最终了解到了树叶化石一些知识,并开始收藏。上世纪70年代,张海旺调到了五虎山矿工作,矿上硅化木很多,如磁石般吸引着他继续探索。后来,张海旺进入中国矿业大学深造。其间,硅化木和树化玉成为了他学业之外的研究课题,因为,他已有了一辈子和它们打交道的想法。
大学毕业后,张海旺回到了熟悉的煤矿。1978年的一天中午,他从井下上来时又饿又累,恰好赶上矿上班中餐,采区井口有人卖烧鸡,他买了一只。当时,现场人多,张海旺不好意思吃,就往西南方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去,走了大概400米,在五虎山矿背面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坐下吃烧鸡。他一边吃一边观察周围环境,看到西边30米外有一块像硅化木的大石头,便好奇地走了过去,仔细一瞧,果真是硅化木。第二天,张海旺就找人把硅化木挖出,并将其拉到吉兰泰石材厂加工切割。切割第一刀后,张海旺发现,切面的图案特别像“关公”。于是,他给这块硅化木切片起名叫“关公”。
当年,自治区书法家、中国古钱币收藏家杨禄安看过《关公》后惊呼:“太神奇了!太逼真了!太难得了!这可是天工之作,这应该比世界上著名的画作更要珍贵,是无价之宝!”为此,张海旺高兴得两天两夜没有睡好觉。
吃烧鸡吃出了硅化木极品,张海旺的神奇经历一时传为了美谈。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这块硅化木不仅诞生了《关公》,还切出一块形状外观与我国宝岛台地图相像的切片,张海旺将其命名为“宝岛”。日前,张海旺将《宝岛》与另一件树化玉作品《仁爱礁》捐赠给了市博物馆。“一石出二宝”,让张海旺颇感振奋和骄傲,也激励着他坚定收藏硅化木和树化玉的信心。
五十余载收藏之旅
为了广泛了解硅化木和树化玉,无论去哪里出差,只要办完事,张海旺一定抽出时间在当地寻找它们;不管什么地方,只要办奇石展,他必定会挤时间到现场转转。为了学习相关的知识,张海旺购买了许多地质方面的书籍,并拜访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不断丰富硅化木和树化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实践,张海旺对硅化木和树化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经过反复考察,张海旺将收藏重点放在了辽西、新疆和云南一带。“上述产地的树化玉特点不一,值得一提的是辽西的树化玉,其色彩丰富、硬度高、品相好、数量少,堪称树化玉之王,这一点世界上也是公认的。”张海旺说。
“我在收藏中特别注意各类质地好、品位高、有特点的稀有树化玉。注意挑选各种动物类、风景类、色彩类、人文典故类的作品。”他说,“我不怕苦、不怕累,跑乡村、到矿山,走南闯北。其间,有痛苦、有艰辛,吃住在老百姓家,一户一户看、一家一家选,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
张海旺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在硅化木和树化玉收藏这条路上有所收获,这与他建立的全国庞大信息网有很大关系。他说:“我的信息网中有收藏家协会、奇石协会,还有好多奇石收藏家等。联系的重点包括辽宁、新疆、北京、昆明、西安、柳州、广州等地。如果有这方面消息,联络人会第一时间通知我。像《天下第一虫》就是我在云南的一个联络人帮我觅得的,见到宝贝的那一刻,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把它收入囊中。《天下第一虫》的虫化石为玉白色,长度达59厘米,玉化程度非常好,整体饱满细腻、透明光亮,记录着那遥远的年代、温度、湿度、气候变化、动植物演变的信息。我认为它是‘天赐之宝’,是我最满意的收藏之一。”
文章来源:《内蒙古煤炭经济》 网址: http://www.nmgmtjj.cn/zonghexinwen/2020/1021/533.html
内蒙古煤炭经济投稿 | 内蒙古煤炭经济编辑部| 内蒙古煤炭经济版面费 | 内蒙古煤炭经济论文发表 | 内蒙古煤炭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煤炭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