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世纪内蒙古本土作曲家钢琴音乐创作探究

来源:内蒙古煤炭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内蒙古钢琴音乐创作发展概述 钢琴自从近代传入我国以来,该艺术就在我国生根发芽,作曲家将钢琴与中国音乐相结合创作大量作品,其中包含大量内蒙古钢琴作品,下面对于内蒙

一、内蒙古钢琴音乐创作发展概述

钢琴自从近代传入我国以来,该艺术就在我国生根发芽,作曲家将钢琴与中国音乐相结合创作大量作品,其中包含大量内蒙古钢琴作品,下面对于内蒙古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进行简单的梳理。据资料显示第一首内蒙古钢琴音乐是瞿维1941 年在延安创作的《蒙古夜曲》,①参见内蒙古师范大学张凡《黑白键上的游牧》讲座。之后内蒙古钢琴音乐迅速发展起来。20 世纪内蒙古钢琴音乐创作与1939 年—1946 年吕骥等人在延安组织“民歌研究会”的民间民歌采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从出版时间来看,20 世纪50 年代是内蒙古钢琴创作大量增长的时期,这些作品大多基于“中国民歌研究会”所搜集的民歌进行的改编与编配,如陈德义《用古典和声手法配写伴奏的六十首民歌(第一辑)》,桑桐的《东蒙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等。其后60 年代到80 年代由于时代原因处于低迷状态。90 年代开始,内蒙古钢琴作品的创作也逐渐兴起,但这与以之前不同的是内蒙古钢琴作品从区外转移到区内;逐渐从对民歌的依赖转移到灵活运用内蒙古音乐元素。这一时期出版的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内蒙古地区作曲家莫尔吉胡在1996 年整理汇编出版的《山祭》。

虽然内蒙古钢琴音乐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却留下大量作品,这对于21 世纪内蒙古钢琴音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新世纪内蒙古本土作曲家钢琴音乐创作研究

21 世纪内蒙古钢琴艺术创作在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纪元。这一时期本土作曲家结合自身有着浓厚且特有的民族文化底蕴创作出许多与蒙古族的文化习俗和文化传统相关的钢琴作品,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蒙古族音乐语言,使内蒙古钢琴音乐更加丰富。这一时期内蒙古本土作曲家和钢琴作品众多,但根据创作主题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内蒙古艺术院校与高校音乐学院的创作

内蒙古本土作曲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内蒙古各大高校,他们不仅局限于自己创作,更是为培养一代内蒙古作曲人才做着努力。以下分别对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这四所院校中的作曲家所创作的内蒙古钢琴音乐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1.内蒙古艺术学院相关的钢琴创作

内蒙古艺术学院对于内蒙古钢琴创作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自从21 世纪以来,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出版的有关内蒙古钢琴作品的书籍和发表的作品有很多,下面分别从杜兆植、李世相和以李末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钢琴家分别进行论述。

杜兆植先生对内蒙古音乐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钢琴作品主要是在2003 年出版的《杜兆植室内乐作品选》中的《夜曲》和《摇篮曲》。这两首作品都是以西方音乐为基础进行创作的,采用西方传统的抒情题材来表达其深情的感情。这两首作品虽然以西方浪漫主义风格为基础,但是它却在拍子、和声、旋律上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夜曲》采用了民族音乐中常用的拍子变换,从规整的4/4 拍开始,到中间进行6/4、5/4 拍子上的变化后又回到4/4 拍,调式上采用民族调式降E 宫调式开始进行发展,中间巧妙的运用了同宫系统转调、不同宫调式转调最后又回到降E 宫,这首作品更注重戏剧化的描绘,《摇篮曲》在降A 宫调民族调式基础上进行发展的。这首作品则更注重的意境上的想象。这两首作品都体现出作曲家扎实的西方作曲功底与深沉的民族情感。杜兆植先生出版的钢琴作品虽然只有两首,但是他为内蒙古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更加突出的贡献。

其次是李世相,他创作出大量内蒙古风格钢琴作品,尤其是《蒙古族风格少年钢琴作品》为内蒙古钢琴音乐创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蒙古族风格少年钢琴作品》是李世相2001 年出版的内蒙古钢琴作品集,这部作品集曾在2006 年再版,从出版情况上可以看出来这本书的普及与运用都相对广泛。这部钢琴作品集现今也在内蒙古运用最广泛的一套钢琴教学作品集,内蒙古艺术学院至今一直把这套作品当作学习内蒙古钢琴音乐的教材。这套作品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是:《勒勒车旁的故事》《少年那达慕掠影》《鄂尔多斯的追忆》《草原风俗场景三则》《蒙古高原风情画意五帧》《醉人的旋律—酒歌》《深藏在心底的歌—长调》《隔不断的情—思乡》《乌力格尔叙事》。每个部分里有5 到9 首作品。这套作品2001 年出版时在64 首作品中,精选47 首作品进行整理出版,在2006 年再版时增加到65 首作品。看到这部作品各部分名字时会发现许多蒙古族元素如:“勒勒车”“那达慕”“草原风俗”“酒歌”“长调”等,这些都是蒙古族所特有的文化标志。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与独特的民族风情,李世相将这些灿烂文化转化成为钢琴语言表达出来。首先在调性的使用上他不被西方钢琴艺术所局限,使用了民族调式表达民族情感;作曲技法上他即采用了传统作曲手法,也融合使用了现代作曲技法,将民族情怀与钢琴这件西方乐器更好的融合,让西方乐器唱出民族的歌。


文章来源:《内蒙古煤炭经济》 网址: http://www.nmgmtjj.cn/qikandaodu/2021/0317/702.html



上一篇:内蒙古后套地区乌拉特民歌的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区域公用品牌形象的构建

内蒙古煤炭经济投稿 | 内蒙古煤炭经济编辑部| 内蒙古煤炭经济版面费 | 内蒙古煤炭经济论文发表 | 内蒙古煤炭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煤炭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